LG为何屡屡为车企召回买单?
当地时间10月12日,通用汽车公司在其美国官网宣布与LG化学的母公司LG就召回成本问题达成协议。据协议内容显示,LG将向通用汽车支付高达1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亿元)赔偿金,以补偿通用汽车因为电池制造缺陷而召回雪佛兰Bolt EV电动汽车和EUV的相关成本和费用。
根据通用汽车的预计,它将要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多达14.3万辆雪佛兰Bolt EV,召回所需费用将会达到20亿美元,而LG化学赔偿给通用汽车的19亿美元将抵消通用汽车本次召回所需费用的95%。
这也就意味着LG化学几乎承担了通用汽车本次召回Bolt EV车型所需的所有费用,而通用汽车在本次召回遭受的损失仅有1亿美元左右。
对此,通用汽车全球采购和供应链副总裁 Shilpan Amin在声明中表示:LG化学是通用汽车备受尊重的供应商,我们很高兴能达成该协议。我们的工程和制造团队将继续合作,加快新电池模块的生产,并且预计将在本月开始维修召回的客户车辆。
由此可见,通用汽车和LG化学的合作关系与以往因为金钱利益、责任划分而对簿公堂的种种案例不同。尽管LG化学在通用汽车的本次召回中面临着巨额赔偿,但是这两大巨头的关系非但没有因此闹掰,双方还将分别在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合作建立主要用于生产下一代动力电池Ultium的工厂。
通用召回事件始末
早在去年,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就启动了对7万余辆雪佛兰Bolt EV车型的调查。在经过调查之后,发现了5起车辆自燃事故,并且认为车辆存在问题。对此,通用汽车当即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6.9万辆于2017年-2019年生产的Bolt EV电动汽车。
当时通用汽车认为造成车辆自燃的原因是由LG化学韩国奧昌工厂生产的高压电池在充满或者接近充满时存在起火隐患。于是,通用对召回的车辆进行了软件升级,将充电上限限制在了90%。然而,在完成软件升级之后,车辆自燃的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后续经过通用汽车和LG化学多方调查的结果发现,LG工厂制造的电池同时存在包括电池隔膜发生折叠,以及电池阳极损坏等两种速率的制造缺陷。这两种罕见的情况同时发生时可能造成电池起火。
于是在今年7月份,通用汽车再度召回去年已经召回过的6.9万辆Bolt EV车型,打算为其更换动力电池。8月份,通用汽车又扩大了召回范围,新增召回了7.3万辆Bolt EV车型。收到本次召回通知的雪佛兰Bolt EV车主还将获得8年/10万英里的保修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雪佛兰Bolt EV从2017年推出至今,其全球总销量也就不到15万辆。这也就是说本次召回的14.3万辆汽车,几乎涉及到了通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所有雪佛兰Bolt EV车型。
虽然通用汽车本次召回的14.3万辆雪佛兰Bolt EV让LG面临着有史以来最高的赔偿金额,但是LG化学作为这次大规模召回却并不是LG第一次为动力电池存在的起火隐患买单。
LG化学电池自燃不是“初犯”
LG化学作为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制造商,它在今年1-8月的全球装机量高达39.7GWh,占据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的24.5%,仅次于中国的宁德时代。因此,这样的一家动力电池巨头显然不会只给通用汽车一家车企供货。
早在2020年10月份,现代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有关7.6万辆Kona电动汽车的召回,召回的原因是初步判断电芯存在起火风险。2021年1月,一辆刚刚更新了电池管理系统的Kona电动汽车再次发生起火。
在起火事故发生的几天之后,现代汽车就将召回的范围扩大到了8.2万辆,不过这次召回的内容已经从更新电池管理系统变更成了更换动力电池包,而为这些召回的Kona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供应商正是LG化学。
此次召回一共给现代汽车带来了1.4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的损失,这些因为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导致的召回成本显然不可能由现代汽车独自承担。为此,现代汽车对其动力电池供应商LG化学进行了索赔,而LG化学也同意承担70%的召回成本,向现代汽车赔偿了约98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
LG赔进去的不只是金钱,还有江湖地位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LG化学已经为两家车企的自燃召回事件买单,为此付出了高达178亿元人民的赔偿款。然而,在这两起全球瞩目的召回事件当中,LG化学损失的远远不止是金钱。
要知道,除了现代汽车和通用汽车这两家已经发起大规模召回,并且向LG化学索赔的汽车集团之外,大众汽车、保时捷汽车等知名车企均采用了LG化学提供的动力电池,并且均有车型发生自燃。
假如事态继续恶化,包括大众、保时捷等车企搭载由LG化学提供的动力电池的车型纷纷因为动力电池自燃发起召回,并且向其索赔,那么LG化学所要面临的除了巨额赔款之外,还有声誉问题,甚至还有可能直接影响到LG化学电池业务的上市大计!
对此,小雷认为LG化学如今的当务之急那就是尽可能的亡羊补牢,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以此来挽回还未尽失的声誉!要知道,中国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已经迈出了电池安全的第一步。其中,比亚迪在以安全著称的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加安全的刀片电池,同时还解决了传统磷酸铁锂电池饱受诟病的续航问题。广汽埃安、蜂巢能源则相继推出了弹匣电池、大禹电池,虽然没能根治三元锂电池容易自燃的硬伤,但是我们同样看到了它们在电池安全方面做出的努力。
除了车企之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有关电池安全的政策,提出了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必须保证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的硬性要求,为新能源汽车用户留下了宝贵的逃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