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储能网 » 储能产业 » 正文

6亿资本聚焦!工商业储能行业“风口”要来了?

日期:2025-09-30    来源:储能头条

国际储能网

2025
09/30
08: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电池储能 工商业储能 欣旺达

9月21日,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前海弘盛创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敲定出资方案,拟以6000万元认缴额参与设立深圳市远致港欣智慧能源产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企业,占比20%。

该基金首期募集规模达3亿元,规划总规模6亿元,由深圳市远致储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其余出资由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股权基金(1.47亿元,49%)与港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9000 万元,30%)共同完成。

作为深圳储能基金成立以来落地的首个工商业储能资产投资基金,其投向明确锁定中国境内运营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的企业,标志着国内规模级工商业储能专项投资平台正式启航。

这一举动又释放哪些行业信号,下面让我们细细分析!

文件来源:欣旺达官网公告

01 资本聚焦细分赛道,政策与市场形成共振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与国内“双碳” 目标推进下,储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关键窗口期,而工商业储能凭借“峰谷套利+需量管理+辅助服务” 的多元盈利模式,以及灵活适配工业企业用电需求的特性,成为储能细分领域中增速最快的板块。

据CNESA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其中工商业储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60%,远超储能行业整体增速。

此次远致港欣基金的资本构成,正是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深度契合的体现。

作为产业龙头,欣旺达是全球锂离子电池领域的领军企业,2025年上半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达8.91GWh,同比增长133.25%,动力电池出货量16.08GWh,同比增长93.04%,强大的产能与技术储备能为基金投资项目提供稳定的设备支撑。

而深圳储能基金作为深圳市政府主导设立的产业基金,其出资方向直接呼应《深圳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8 年)》中“加快培育工商业储能示范项目”的政策要求,此前深圳已出台“对工商业储能项目按装机容量给予最高200元/kWh补贴”的扶持政策,地方国资的注入为基金项目提供了政策背书与风险兜底。

同时,港华能源作为国内知名能源运营商,在全国布局了多个能源服务网点,其运营经验能有效保障项目投产后的收益稳定性。

这种“三方协同”的资本模式,不仅符合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中“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储能投资”的要求,更能切实提升项目收益。

与此同时,央国企的密集布局进一步放大了市场热度:2025年以来,中国大唐、中国能建、中国华能等能源央企已新组建17家储能相关企业,累计注册资本超18亿元。

政策引导与市场资本的共振效应,正推动工商业储能从“小众试点” 走向 “规模化落地”。

02 “资产+运营+产业”闭环模式,破解行业发展痛点

基金创新性提出的“资产+运营+产业”闭环模式,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长期以来,工商业储能行业面临“资金占用大、运营效率低、产业链脱节” 三大痛点:

一方面,单个工商业储能项目投资规模通常在数千万元,项目回收期长达5-8年,企业独自开发面临较大现金流压力;

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专业运维能力,导致电站实际充放电效率低于设计值,直接影响收益;

此外,电池供应商、项目开发商、运营商之间缺乏协同,常出现设备与场景不匹配、运维响应不及时等问题。而远致港欣基金创新性提出的“资产+运营+产业”闭环模式,正为这些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欣旺达的储能电池产能(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池出货8.91GWh,同比增长133.25%)可保障设备供应稳定性,港华能源的线下运营网络能提升电站运维效率,基金资本则解决项目开发的资金瓶颈。

9月17日欣旺达推进的广西百色2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正是这一模式的实践样本。

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年均营收预计达7530万元,其中远致港欣基金出资30%,欣旺达提供电池设备,港华能源负责运维,项目建成后不仅能为当地工业园区提供调峰服务,还能通过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获得额外收益。

这种模式下,欣旺达也实现了从“电池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预计未来3年通过基金联动项目,其储能业务营收占比将得到一定提升。

03 技术迭代驱动升级,标准化与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远致港欣基金的投向选择,隐含着对工商业储能技术趋势的清晰判断——兼具“成本效益”与“技术领先性”的项目将成为资本核心标的,这一导向正加速推动行业技术迭代,“标准化”与“智能化”成为两大核心发展方向。

当前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与经济性优势,占据85%以上的工商业储能市场份额,而基金明确倾向于投资兼具成本效益与技术领先性的项目,将加速固态电池、AI能效管理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欣旺达的技术储备为此提供了支撑,其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业务的高速增长(上半年动力电池出货16.08GWh,同比增长93.04%),印证了技术迭代对产业价值的提升作用。

与此同时,基金管理人远致储能的专业化运作,将推动项目向标准化方向发展。

从行业实践看,华勤集团与宁德时代30MW/60MWh 储能项目等案例,已展现出技术标准化与场景定制化结合的趋势,而专项基金的规模化投资将加速这一进程,为行业树立可复制的技术应用标杆。

04 生态协同成竞争关键,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基金的设立本质是一场生态资源的整合布局。

欣旺达的电池制造、港华能源的能源运营、深圳资本的政策资源形成互补,这种协同能力正在成为储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反观行业格局,头部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巩固优势的趋势已十分明显:中国石油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新能源技术公司,聚焦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生产;中国能建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布局储能公司,完善西北新能源富集区域网络。

随着更多类似专项基金的落地,资源将加速向具备技术优势、运营能力与生态整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

据《行家说储能绿皮书:工商业储能产业资源调研报告(2024-2025版)》显示,2025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预计为4.8GW/10.56GWh,而缺乏核心技术或资源整合能力的中小玩家将逐步被淘汰,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05 写在最后

此次前海弘盛参与设立远致港欣基金,不仅是欣旺达布局储能产业的重要举措,更是国内工商业储能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6亿规模专项基金的落地,既为工商业储能电站项目提供了资金与资源保障,也通过资本导向明确了行业“政策协同、模式创新、技术迭代、生态整合”的发展方向。

在“双碳”目标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一基金的启航有望推动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加速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进程,为能源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返回 国际储能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储能头条"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