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储能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旗下市场研究机构Rho Motion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电池储能系统(BESS)新增装机容量达到86.7GWh,较2024年同期增长54%
然而储能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已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突出瓶颈,而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根源都指向电池问题。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追求电池的本征极致安全,是电池企业的首要任务。
7月23日,德赛电池主动安全电芯·系统量产全球发布会在湖南长沙盛大召开。
发布会上,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总裁、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程月帆强调:安全是储能产业的“生命线”,唯有筑牢安全根基,才能让储能真正成为推动绿色未来的引擎。
基于此,德赛电池在此次发布会上重磅推出主动安全AI电芯和主动安全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全方位展示其在储能领域的创新实力与战略布局,以极致安全引领全球储能市场高质量发展。
此外,国家两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在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启动绿电绿证强制交易机制,为行业绿色转型划定硬标准。与此同时,放眼全球市场,人工智能(AI)的加速普及正深刻重塑数据中心领域的能源格局,一场能源革命已然开启。
作为全球锂电池市场主要开拓者,德赛电池在“AI时代”主动出击,面向全球重磅宣布其自主研发的主动安全AI电芯·系统正式量产,以多重安全防护手段助力储能行业长期稳定发展。
德赛电池研究院院长荣强表示,德赛电池实现了从“事后灭火”到“事前预警”的本质性突破,这将为储能系统构建更可靠的安全基石,推动行业迈向主动安全新时代。
德赛电池在研发之初,便依托前期积累的大量实验数据与测试成果,通过严谨的相关性分析,精准锁定了影响电池健康状态的关键核心因子。在此基础上,其创新性融合新型温压一体传感技术,成功开发出主动安全AI电芯,并构建起具备提前预警能力的主动安全系统。该系统能在全生命周期运行过程中,对电池健康状态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
而要实现单体电芯级别的提前预警功能,核心在于深入探究电池失效的内在机理,进而精准探寻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的关键影响因素与科学监控方法,这也正是德赛电池在技术研发中持续攻坚的重点方向。
依托主动安全AI电芯技术,德赛电池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集成“电压、内部温度、内部气压”三大核心数据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构建起稳固可靠的“数据铁三角”监测体系。这一全新BMS能够精准捕捉每颗电芯的内部温度与气压细微变化,敏锐识别出存在“疲劳”趋势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电芯,并主动实施精细化均衡调节,从单体层面筑牢安全防线。
与此同时,能量管理系统(EMS)通过融合云端下发的AI算法与本地BMS上传的实时内部数据,全面评估整个电池簇的内部温压分布特征与整体健康状态。基于评估结果,系统可智能调控液冷系统功率,实现运行策略的动态优化;同时精准优化充放电窗口,适当降低“亚健康”电芯簇的工作负荷。这一系列智能调控举措,在确保最大化削峰填谷收益的同时,有效延长了整个储能系统的循环寿命,实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双重提升。
德赛电池在此次发布会上隆重推出了其锂电UPS系统LPC2.0,以及数据中心专用的86Ah高倍率电芯和系统解决方案:
德赛电池全新一代锂电UPS系统LPC2.0:搭载专为超大功率UPS短延时大功率放电需求定制研发的磷酸铁锂方形铝壳电芯,具备放电功率大、放电温升小的优异特性。
德赛电池UPS系统单柜支持300KVA:最大放电倍率可达8C,备电时间5-60分钟。同时,项目运输安装时间较传统UPS降低80%,占地面积减少70%,安全保障提升100%。
德赛电池推出的源网荷储方案策略,通过深度融合清洁能源与高效储能技术,实现能源成本与环境效益的双重突破。在电价高峰时段,数据中心的用电成本锐减79%,解决数据中心高耗能高用电成本的核心痛点。
为了进一步打通源网荷储产品在绿色算力领域的应用,德赛电池在发布会现场与深圳闻储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储能集团有限公司、中能建储能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罗马尼亚Voltika、浙江金义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各方将深度融合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渠道资源,以数字驱动能效跃迁,共同定义数据中心安全低碳发展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