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科储能)承建的哈密市首个钒液流独立储能电站--哈密石城子100MW/400MWh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正式并网投运。标志着融科储能引领哈密新能源储能迈入新阶段,为“疆电外送”通道提供了更稳定、更高效的电力调节支撑。
西北地区绿色能源发展的标杆
该电站创新采用 “光伏 + 储能” 协同模式。通过 “充电 - 放电” 灵活调节机制,电站将午间光伏电站产生的富余电力储存起来,在早晚用电高峰时释放,有效提升了新能源的消纳比例。据测算,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15%。
哈密石城子储能电站站长康黎明表示:“作为‘新能源 + 储能’模式的典范,该电站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了风光电‘看天吃饭’的瓶颈,既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又提升了新能源的利用效率。电站可存储过剩电力,同时又能够提供快速响应能力,辅助电网调频,提升供电可靠性,为后续项目提供宝贵经验。”
该项目的并网,对哈密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能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哈密市凭借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正加速构建 “风光火储” 多能互补体系。这座储能电站的投运,不仅提升了本地新能源消纳能力,也为 “疆电外送” 提供了更加稳定可靠的绿色电力,助力 “双碳” 目标的实现,逐步将哈密打造成为西北地区绿色能源发展的标杆。
用“硬实力”保障项目顺利投运
该电站采用融科储能TPower7系列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产品采用新一代高能电解液,钒离子浓度达2.0mol/L,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适应温度范围-35℃—40℃,进一步提升钒液流电池在炎热及极寒地区的适应性。同时,采用高电流密度电堆,电堆能量转换效率提升至83%以上,并通实时监测电解液活性离子浓度与电堆健康状态,故障预警准确率达99.5%,适用于新能源和电网体系大规模长时储能场景。“钒液流电池安全性高,生命周期性价比高、循环寿命长,电池报废后不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负责人高素军介绍道。
哈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何涛介绍, “融科储能是钒液流电池储能全球领军企业,其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产品稳定性、产能优势、交付能力都是电站按时并网的关键因素。”该电站项目采用户外预置仓布置形式,集成度高、建设周期短,具备智能调控能力,可实现与电网高效协同。项目采用独立运行方式,配套建设的110千伏升压站可将35千伏电压提升至110千伏,并通过汇集站接入主电网,在提升新能源发电消纳能力、增强电网灵活性等方面优势显著。
“我们从签订合同到交付只用不到3个半月的时间,在整个钒液流电池行业首屈一指。”高素军介道。这得益于融科储能始终坚持实业为基石,先后投入数亿元推进钒液流电池关键材料和核心装备产业化进程。截至目前,融科储能已完成电堆和集成产能实现1GW/年,电解液产能实现15万m³。同时,融科储能还组建了一支5个专业,30余人的专业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整体施工安装调试等任务。在哈密石城子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中,该团队充分彰显了融科储能在项目执行方面的高效与专业,有力保障了电站的顺利并网。
哈密地处新疆东部,风光资源丰富,是“疆电外送”的重要枢纽。融科储能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产业化优势,不仅保障项目顺利运行,为哈密地区乃至整个新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新能源+长时储能”的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