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下,储能产业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
一批曾任职于行业大厂的“老兵”,带着技术积累与行业洞察毅然离职创业,在储能赛道上书写了一段段“逆袭传奇”。
有人带领企业冲刺IPO,向行业头部阵营发起冲击;有人深耕细分领域,以差异化优势打造独特竞争力。
10月9日-12日在上海举办的国能网·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也将邀请这些储能领域的创业“实力派”重磅亮相。
这些在储能赛道上创下亮眼成绩的创业者,会以自身经历为起点,拆解创业路上的机遇与挑战、聊透技术研发的突破与思考、分享市场开拓的策略与心得,用真实经验为行业发展赋能,带来更多前行灵感。
资料来源:爱企查、各企业官网及个人简介
一、成功IPO阵营
张剑辉:海博思创
海博思创的创始人张剑辉履历十分出色,1995- 2001年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攻读本硕,后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年11月回国担任西门子 (中国) 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集团首席技术官。
2011年11月,张剑辉凭借前瞻性眼光,抓住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兴起的机遇,与几位海归博士创立海博思创,开启储能领域征程。
目前,海博思创已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供应商。公司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传统发电、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用户等“源-网-荷”全链条行业客户提供全系列储能系统产品及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已参与300多个储能系统设计与项目建设,投运储能项目装机容量超25吉瓦时,申请300多项核心技术专利,拥有150余项软件著作权。2025年1月上榜 2024中国能源企业500强,且已成功上市。
二、冲刺IPO阵营者
思格新能源:许映童
许映童1999年加入华为后,他深耕通信、光伏、AI领域23年,不仅主导华为逆变器业务从0到1的突破,更是华为智能光伏战略的核心推动者,深谙全球化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与市场拓展逻辑。
2022年5月,许映童瞄准户用储能这一蓝海市场,带着对“光储充一体化”的前瞻判断创立思格新能源。
创业初期,他便组建了一支实力团队——执行董事张先淼、监事会主席刘秦维等均为华为前高管,团队在技术研发、全球营销、供应链管理上具备天然优势,快速形成产品竞争力。
仅19个月时间,思格新能源便完成6轮融资,累计募资超7亿元,估值从2.2亿元飙升至43亿元。
如今,许映童正带领思格新能源冲刺港交所IPO,力求在全球户储市场树立“中国品牌”标杆,推动户用储能技术的普及与升级。
三、细分赛道深耕者
摩瓦新能源:陈国光
作为接过许映童“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 接力棒的核心人物,陈国光在2024年1月选择独立创业,成立摩瓦新能源。
其核心战略清晰明确:依托中国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体系,结合全球化品牌运营能力,打造覆盖户用光储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成立伊始,摩瓦新能源便展现出强劲的扩张野心:产品端覆盖户用光储电池、逆变器、储能系统等全链条产品,确保技术与品质的一致性;市场端则将营销网络深入欧美市场腹地,精准对接海外家庭用户对清洁电力与能源自主的需求。
通过“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品牌”的双轮驱动,陈国光正带领摩瓦新能源在竞争激烈的户储市场中寻找差异化突破口,力求成为新能源行业的新锐力量。
未蓝新能源:宋峰
宋峰是储能行业的“技术老兵”,2007年入职比亚迪电动汽车研究部门,2008年起专注储能系统技术研发,曾领导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 200余人的研发与制造团队,担任比亚迪首款DM车型BMS研发软件负责人,并主导开发多款储能产品,助力比亚迪在2013-2019年实现欧美电网储能市占率第一的成绩。
随着储能产业快速发展,“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行业痛点。2021年,宋峰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需求,创立未蓝新能源,定位“储能技术与物联网科技融合的智慧能源服务商”。
他提出:“未蓝,不止于一家电池储能产品供应商,我们希望以储能技术和物联网科技为支点,打造未来智慧能源终极组态形式,构建一个低碳、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世界。”
目前,未蓝新能源已推出具备多维度安全监测与预警功能的储能系统,在电网侧、工商业侧储能项目中逐步落地,以技术实力破解行业安全难题。
揽海能源:尤泓明
2023年1月,曾任职天合光能多年的尤泓明选择自主创业,创立揽海能源,聚焦中大型储能资产创设与储能系统研发。
凭借深厚的行业积累,公司成立不到5个月便完成超亿元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鼎晖VGC(创新与成长基金)跟投,募资主要用于全球中大型储能资产拓展、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
尤泓明的行业经验是揽海能源的核心优势之一。2016年起,他便在天合光能任职,从海外系统事业部助理副总裁逐步晋升至副总裁、海外系统事业部总裁,深度参与天合光能光伏与储能系统的海外市场拓展,积累了数十亿项目交付经验与全球化资源。
正如投资方鼎晖VGC高级合伙人王明宇所言,揽海能源是 “经验老道的团队”,“成立不久就已高效开拓了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的重要客户,沉淀了GWh级别的潜在订单”。
目前,尤泓明正带领团队加速中大型储能电站的开发与建设,在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宏科创:罗剑威
罗剑威曾担任远景能源全球副总裁,在能源行业拥有丰富的管理与技术经验。
2022年,他创立中宏科创,专注于储能系统研发,核心战略是 “通过技术穿透产业链”——自主研发电芯与储能变流器(PCS)技术,成为国内少数掌握这两大核心技术的企业(储能电池、PCS 是储能系统技术壁垒最高的两个环节)。
截至2023年,中宏科创已完成近两亿元Pre-A轮融资,并规划布局研发与生产基地,产品研发线已投入使用。
2024年6月,公司签下储能系统首单,截至目前已手握近100MWh订单,在工商业储能与电网侧储能项目中逐步落地。
尽管入局时间较晚,罗剑威却充满信心:“在电化学储能市场,国内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才刚开始,其实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凭借 “电池 + PCS”一体化技术优势,中宏科创正快速在储能赛道站稳脚跟。
时代星云:黄世霖
时代星云由宁德时代前副董事长黄世霖于2023年创立,总部位于福建福州,定位“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聚焦储能系统、能源数字化与光储充检一体化三大领域,核心战略是“以储能为核心,以数据为驱动,重构能源生态”,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物联网平台型企业。
依托黄世霖的行业影响力与技术积累,时代星云从创立之初便具备强竞争力:
其一,团队融合宁德时代技术核心成员(超30人),兼具动力电池研发经验与能源系统集成能力;
其二,首轮融资获红杉中国、IDG资本等头部机构注资,2024年估值已超50亿元;
其三,契合“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 “智能储能创新试点企业”。
极光云能:史耀宏
2023年8月,华为前副总裁史耀宏创立极光云能,核心战略是“云能融合”——将其擅长的云计算与AI算法能力,降维应用于工商业储能和虚拟电厂(VPP)领域,打造技术驱动的智慧能源服务商。
史耀宏在华为任职期间,曾执掌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软件产品线及中东地区部,对云计算、AI算法的技术逻辑与商业化应用有着深刻理解。
创业后,他将这一优势与储能场景结合:通过AI算法优化工商业用户的能源调度策略,降低用电成本;依托云计算平台实现储能系统的远程监控、运维与数据分析,提升运营效率。
同时探索虚拟电厂模式,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电网调峰调频,为用户创造额外收益。目前,极光云能已在多个工商业园区落地储能项目,以“云能融合”的差异化路径打开市场。
懋略科技:沈晞
懋略科技于2022年1月由正轩投资孵化创立,是一家专注研发制造专业储能级锂离子电池的高科技企业,总部位于江苏南通,在北京、深圳分别设置销售总部和研发中心。
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总裁沈晞是锂电池行业的资深专家,拥有超过20年经验,曾任职比亚迪并主导80余种型号锂电池的开发与量产工作,获得50多件锂电池相关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受比亚迪技术基因影响,懋略科技的管理团队多为比亚迪前高管,且以技术出身为主,核心聚焦储能级锂电池的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产品主要应用于工商业储能、电网侧储能等场景,凭借稳定的产品品质与技术实力,逐步在储能电池细分市场建立口碑。
奇点能源:刘伟增
刘伟增曾担任特变电工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长期致力于先进储能系统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2018年,他创立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分布式智慧储能系统,自主研发“3S 控保融合”技术,显著降低储能系统成本,提升安全性与可靠性。
凭借技术优势与精准定位,奇点能源快速成长:截至2024年,公司已完成7轮融资,最新C轮融资达3亿元;国内工商业储能并网量居全国首位,并启动首个海外项目交付,产品覆盖工商业、园区、微电网等场景。
刘伟增表示,分布式储能是未来储能市场的重要方向,奇点能源将持续优化技术,推动分布式储能的规模化应用。
兴储世纪:侯为贵
兴储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在2007年创办,是全球知名的光储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历经十余年发展,已形成较强的技术研发、市场开拓和工程实施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光伏、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公司业务覆盖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便携式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等多个领域,同时投资建设光伏电站,累计光伏电站装机量超2.2GW,储能装机量超1GWh。
依托侯为贵的全球化视野与企业管理经验,兴储世纪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出口至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光储一体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成为储能行业的“老牌劲旅”。
领充新能源:袁庆民
袁庆民的行业履历横跨华为、艾默生、特来电等知名企业,曾担任华为电气技术研发部主管、西安艾默生网络能源副总经理、特来电副总裁兼西安研发中心总经理,在电力电子、新能源充电、储能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
2020年6月,他创立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主导孵化多家子公司,专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换电及储能微电网领域业务。
领充新能源目前已开发四大产品线:新能源微电网及储能系统、智能充换电设备、车载充电模块、智能检测设备,与国家电网、奔驰、广汽新能源等企业建立合作,实现“充电-换电-储能”的场景融合。
袁庆民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推动充换储一体化技术的创新,助力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产业的协同发展。
正浩创新:王雷
在户用储能之外,便携储能因贴近消费者需求成为新兴赛道,正浩创新的创始人王雷便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王雷曾在大疆从事产品设计,深谙消费级产品的“用户体验”逻辑。2017年,他创立正浩创新,瞄准户外露营、应急供电等场景,推出轻量化、高容量的便携储能产品。
凭借“快充技术+高颜值设计”的差异化优势,正浩创新的产品快速打开市场:快充技术可大幅缩短充电时间,满足用户应急需求;高颜值设计则契合消费级产品的审美趋势,深受年轻用户喜爱。
目前,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雷表示,未来将聚焦“便携储能+智能家居”融合,打造“家庭应急能源中心”,进一步拓展便携储能的应用场景。
安酷创新:袁巍
上海安酷创新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户外电源(便携储能)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创始人袁巍是储能行业的资深从业者,此前曾任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兴派能是全球户用储能系统市场冠军,2023年6月市值达338.61亿元,在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表现突出。
依托对便携储能市场的深刻理解,袁巍为安酷创新制定了差异化路线:摒弃传统便携式能源的一体化设计,引入新能源汽车换电概念,将电源分为电池模块、接口模块和充电模块,用户可通过更换电池模块快速补充电量,完美解决了便携储能“续航短、充电慢” 的两大痛点。
目前,安酷创新的模块化便携储能产品已在户外露营、应急救援等场景落地,凭借创新设计获得市场认可。
尚方智慧能源:金鑫
尚方智慧清洁能源(简称“尚方智慧能源”)由金鑫在2023年创立,立足于户用与工商业屋顶光伏、储能及智慧综合能源业务,成立仅5个月便获得华金资本与IDG资本联合投资的5亿元天使轮融资,展现出强劲的行业吸引力。
金鑫的行业背景是公司的核心支撑:他本硕就读于南开大学光伏新能源材料方向,博士毕业于世界顶级光伏材料研究所——德拜研究所(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具备深厚的技术功底。
职业经历方面,他历任湖南共创光伏技术部副部长、研发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北控清洁能源供应链主任工程师、开发总监、副总经理,2020年起担任创维光伏总经理,带领创维光伏在2022年实现营业额119.34亿元(较2021年增长78.33亿元),累计并网运营家庭户用光伏电站15万座。
离开创维后,金鑫为尚方智慧能源打造了智慧能源运营品牌“光武帝”,核心团队成员来自国内光伏领域第一批资深专家,拥有超过10GW容量的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经验。
目前,公司已在多个地区推进户用光伏+储能、工商业光储一体化项目,力求在光储融合领域实现新突破。
纬景储能:葛鑫
作为纬景储能的联合创始人与董事长,葛群拥有丰富的行业经历。他曾在芯片领域深耕25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底蕴与管理经验。
2019年,怀着对能源领域的敏锐洞察和为国家能源转型贡献力量的决心,他毅然跨界,投身储能行业,创立了纬景储能。
纬景储能聚焦于锌铁液流电池的研发制造,这一技术路线具有本征安全、原材料丰富且廉价、可长时储能等显著优势。然而,技术研发并非一帆风顺,锌铁液流电池面临着锌枝晶生长等技术难题。
葛群带领团队经过数千次实验验证,通过创新电极设计和电解液配方,成功克服了这一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了电池性能和寿命。公司的锌铁液流电池还被列入国家能源局第三批重大技术装备名录和国家发改委绿色技术推广目录。
四、写在最后:储能创业潮中的中国力量与未来图景
从海辰储能的全球化布局到思格新能源的户用储能突围,从摩瓦新能源的“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品牌”双轮驱动到未蓝新能源以物联网科技破解安全难题,16位储能创业者的故事勾勒出中国新能源产业从技术追赶到生态重构的跃迁轨迹。
他们或依托大厂基因快速突破技术瓶颈,或深耕细分赛道以差异化构建壁垒,共同推动储能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价值创造”。
这一波创业潮的背后,是技术迭代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电池材料创新、能源数字化、光储充一体化等技术的突破,正重塑储能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而“双碳”目标下,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对储能的需求爆发,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试验场。更值得关注的是,资本与产业的深度绑定——红杉中国、IDG资本、鼎晖VGC等头部机构频繁出手,不仅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更通过产业资源对接加速技术商业化。
展望未来,储能创业者的“逆袭”之路仍将充满挑战:全球化竞争中需应对贸易壁垒与技术标准差异,细分赛道深耕者需持续创新以保持差异化优势,而所有企业都必须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补贴退坡等现实压力。
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群兼具技术洞察与商业魄力的创业者,正以创新为矛、生态为盾,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转型中刻下属于这个时代的印记。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正迎来独立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长远来看,在新能源入市、绿电直连、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正从核心领域向多元场景延伸,深度融入能源生产与消费全链条。2025第四届储能产业大会(CEIF4th)将于2025年10月1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围绕构网型储能、光储充一体化、长时储能、储能出海、电力交易、新型能源系统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同时针对储能设备选型标准、适配性方案,以及储能PCS、储能系统在电网侧/用户侧/户外场景的技术适配与实践深入交流,助力储能产业在新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会议详情)
来源: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