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立足于时代解决特定时代问题,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立足于时代倾听特定时代声音,才能吹响促进社会和谐的号角。在新型储能成为“新能源革命下半场关键支撑”的当下,2025第四届储能产业大会的召开,正是对这一时代命题的精准回应。
自2021年储能纳入“十四五”规划成为“新基建”重要补充以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4年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法律地位,全年中央到地方发布相关政策达770项;《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更明确2027年装机规模突破1.8亿千瓦的目标,三年内将带动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政策东风下,我国储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2025年7月,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9668万千瓦,较五年前增长超30倍,已稳坐全球最大新型储能市场宝座。
然而,“井喷式”发展背后,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如何承接爆发式市场需求、破解标准混乱与技术瓶颈、找准企业发展定位,已成为全行业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
在此关键节点,10月11日,2025第四届储能产业大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其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行业发展的“思想策源地”与“解决方案库”,大会不仅将精准对接《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中技术创新、标准建设、市场机制完善等核心诉求,更将聚焦安全管控、价格规范、技术突破等共性难题,为500余位行业高端人士搭建研判政策导向、分享前沿技术、解析典型案例的高端对话平台。从电源侧配储优化到电网侧调峰创新,从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到市场化交易机制构建,大会的多元议题将全方位回应行业关切,为推动储能产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注入关键动能。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刘亚芳、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原副司长,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秘书长马士聪,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光储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晶,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大客户部解决方案总监季程,上能电气储能解决方案部总监周斌,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推广经理吴丹妮,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产品中心总经理林俊,国合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孟俊华,广东永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韵林,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李建林,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涛,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剑桥大学学者、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奇点能源高级售前技术经理高书良,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监张蒙蒙,联盛新能源集团市场总监曾云帆,上海正泰电源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吴雪瑞,T?V南德意志集团中国区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陆荷峰,上海沃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一尘,山东福睿德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李连磊等有关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国合能源研究院院长王进担任本次大会主持嘉宾。
国合能源研究院院长 王进主持大会
本届大会以“与时共舞 奋楫当燃”为核心主题,汇聚了储能产业链上下游细分领域重量级企业的高层精英,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技术展示等多元形式,深度解码政策变局下储能产业的市场化转型路径与技术创新方向。
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步入深水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正推动储能市场从“蓄势阶段”全面进入“机遇爆发期”,其在能源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从行业角色演变来看,储能已从过去的“配套环节”跃升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引擎”,在当今能源变革的浪潮中,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正以惊人的发展潜力,勾勒出极具吸引力的未来蓝图。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
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原副司长 刘亚芳
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原副司长刘亚芳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储能产业成果丰硕。政策体系完善、装机规模全球领先、技术多元突破、应用场景拓展、迎峰度夏放电创新高、共享储能等模式推广。
同时,产业面临安全事故多、价格战挤压利润、质量乱象、技术同质、企业无序扩张等挑战。对此,刘亚芳建议“十五五”期间,应当聚焦技术攻坚、完善市场机制、强化生态协同、筑牢安全底线。愿以大会为起点,共促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秘书长马士聪表示,新能源出力占比超50%的场景将首次出现在负荷超亿千瓦的电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已进入“无人区”,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并更加严峻,新的问题已经显现,其演进过程中将长期面临安全-经济-环境矛盾交织、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问题叠加,挑战巨大。
“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超预期发展、新能源极高占比场景加速到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技术体系亟需重构。科技创新是破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挑战的重要途径是新型电力系统行稳致远的迫切需求。”马士聪说道。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秘书长 马士聪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以“AI技术助力储能电站后市场智能化升级”为主题。他指出,AI 正在重塑储能后市场,推动行业走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具价值的未来。
未来AI+储能将有四个发展方向:第一是智能化升级,把 AI 融入全生命周期,让运维、监管更智能;第二是多元化应用,拓展到电力交易、极端环境适应等更多场景;第三是标准完善,统一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竞争力;第四是协同发展,推动 AI和储能技术创新,实现算力–和储能联合优化。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储能事业部
系统集成中心负责人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周喜超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环节,来自储能及相关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储能安全与价值”核心议题,从多元视角深入分享洞见。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光储事业部副总经理王晶,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大客户部解决方案总监季程,上能电气储能解决方案部总监周斌、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推广经理吴丹妮,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产品中心总经理林俊,以及国合能源研究院研究员孟俊华,分别结合企业实践、技术研发、市场应用与行业研究等不同维度,系统阐述了对储能安全技术突破、价值实现路径的独到观点,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多层面参考。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光储事业部副总经理 王晶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大客户部解决方案总监 季程
上能电气储能解决方案部总监 周斌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储能业务推广经理 吴丹妮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产品中心总经理 林俊
国合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孟俊华
在领袖对话环节中,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副主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程师裴哲义,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专委会秘书长马士聪,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英歌,对话由广东永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韵林博士主持,几位嘉宾围绕“源网荷储智”、“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有深度、有高度、有前瞻、有内涵的面对面交流,为与会者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领袖对话:协同逻辑+系统落地 现场图集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以及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储能技术作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新政的出台,为储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下午场的专家报告中,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李建林聚焦2025年储能产业的“政策过山车”式变革。随着强制配储政策逐步退出,电力现货市场改革提速,“市场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李建林以《系列新政下储能应用前景及盈利模式分析》为主题做主旨报告,深度分析系列新政下储能应用的前景,并探讨其盈利模式,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他指出,2025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也是推动中国新型储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型储能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将从新技术示范、构网型储能、复合储能、长时储能、人工智能五个方面,推进新型储能高效利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 李建林
在下午的主题演讲环节中,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涛,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剑桥大学学者、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奇点能源高级售前技术经理高书良,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监张蒙蒙,联盛新能源集团市场总监曾云帆,上海正泰电源储能解决方案总监吴雪瑞分别就工商业光储系统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全球首台套3gwh 氢储能可移动平台、奇点能源多场景储能场景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东方日升一站式产品能源解决方案、储能运维正当时、构网型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进行了分享,为储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技术和经验借鉴。
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涛
上海千人计划专家、剑桥大学学者
上海世博会零碳馆馆长 陈硕
奇点能源高级售前技术经理 高书良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品牌与市场中心总监 张蒙蒙
联盛新能源集团市场总监 曾云帆
上海正泰电源储能解决方案总监 吴雪瑞
圆桌派——《三人行》谈话环节,以“场景细分+价值落地”为主题,力邀北方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李建林,T?V南德意志集团中国区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上海沃橙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一尘,山东福睿德投资集团副总经理、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李连磊展开讨论。国际能源网总裁、国能能源研究院院长张福龙担任本场《三人行》主持嘉宾。
对话直击储能行业“设备型号杂、协同效率低”的核心痛点,以“系统集成重构技术协同逻辑”为核心,打破“集成方案一刀切”的认知,聚焦不同场景的储能系统集成需求差异,凸显场景化价值。
在《三人行》圆桌对话中,四位嘉宾结合自身深耕储能领域的实践经验,从技术研发、产业落地、投资布局三大维度,围绕“场景细分+价值落地”展开深度剖析,为破解行业核心痛点、重构系统集成逻辑提供了多元视角与实践路径。
《三人行》:场景细分+价值落地 现场图片
大会同期举办的“钛能奖·2025年度储能颁奖典礼(ESBL4th)”,表彰了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与生态构建中表现突出的企业,进一步凝聚了产业发展共识。
经过数月的多轮评选,“储能PCS十大供应商、储能电池十大供应商 、系统集成十大服务商、储能EMS/BMS十大供应商、户用储能十大品牌、储能新锐企业、储能技术创新奖”等奖项于本届品牌榜盛典中一一揭晓。
附件: 钛能奖·2025年度储能榜单:
储能领袖企业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大型储能十大品牌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卧龙储能系统有限公司
工商业储能十大品牌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西安奇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PCS十大供应商
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亿兰科电气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日立(成都)电控设备有限公司
储能电池十大供应商
江西赣锋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昆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
系统集成十大服务商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综合能源事业部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
苏州精控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EMS/BMS十大供应商
南京中汇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华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能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先控捷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简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云能魔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高泰昊能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协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户用储能十大品牌
深圳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华昱欣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三晶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海鹏科技有限公司
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新锐企业
成都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瑞熙(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沃橙新能源有限公司
湖南筱豪新能源有限公司
山西国润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易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三一锂能有限公司
湖南赢科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晶科储能有限公司
陕西顷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西安图为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联之盛新能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清源飞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储能技术创新奖
南京冠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运达智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液流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一锂能有限公司
北京西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中来智慧新能源有限公司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来源:储能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