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版图中,储能电芯上市企业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据储能头条统计,这些企业在营收与利润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全线飘红的喜人态势,多家企业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
在储能电芯产品价格近乎腰斩的严峻市场环境下,这样的成绩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其背后也蕴含着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市场策略。
而即将于10月9日-12日在上海举行的国能网·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也将聚焦这一热潮,邀行业专家共话储能未来。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亮眼的成绩到底“亮”在哪里。
营收“全线飘红”,业绩爆发力拉满
数据来源:各企业官方财报
从总营收数据来看,此次纳入统计的16家企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总营收高达7120.99亿元,平均总营收达到445.06亿元。
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储能电芯行业的庞大市场规模,也反映出行业整体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这16家企业中,仅赣锋锂电、天能股份和南都电源三家企业总营收出现下滑,其余13家企业均实现了同比增长。
比亚迪以3712.81亿元的总营收遥遥领先,同比增长23.3%。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卓越成就,为其储能业务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持续火爆,使得比亚迪在电池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以及市场渠道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些优势得以顺利延伸至储能业务,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宁德时代以1788.86亿元的总营收位居第二,同比增长7.27%。
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电芯市场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广泛的客户群体,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其在全球范围内与众多知名能源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为其储能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亿纬锂能总营收281.7亿元,同比增长30.06%,其在储能电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欣旺达总营收269.85亿元,同比增长12.82%,通过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和提升服务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紧跟其后的天能股份、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瑞浦兰钧、赣锋锂电、珠海冠宇、鹏辉能源、蔚蓝锂芯、雄韬股份等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同样拿到了十分亮眼的成绩。
数据来源:各企业官方财报
净利润方面,16家企业同样表现出色,总利润达到508.78亿元,平均利润约31.79亿元。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储能电芯行业强大的盈利能力。
宁德时代以304.85亿元的净利润高居榜首,同比增长33.33%。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在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其大规模的生产基地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得其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满足了市场对高性能储能电芯的需求;广泛的市场布局,使其能够充分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增长。
比亚迪净利润155.11亿元,同比增长13.79%。其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和规模效应在利润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亚迪实现了从电池原材料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布局,有效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使得其能够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作用,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瑞浦兰钧、中创新航、蔚蓝锂芯等企业利润增长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其中,瑞浦兰钧同比增长204.5%,成为增长榜的冠军。
瑞浦兰钧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积极开拓市场,在储能电池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从而实现了利润的大幅增长。
数据来源:各企业官方财报
在储能电芯收入方面,尽管部分企业未单独披露相关数据,但从整体业务布局来看,储能业务已成为多数企业的重要增长极。
宁德时代储能电芯营收达284亿元,占比15.88%。其储能电池系统出货量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与全球众多知名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宁德时代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和可靠的产品质量,在储能电芯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
而且,其储能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电网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亿纬锂能储能电芯营收102.91亿元,占比36.56%。其储能电芯产品以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特性,在国内外市场获得广泛认可。
亿纬锂能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其储能电芯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基站、数据中心、分布式能源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储能解决方案。
此外,中创新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等企业在储能电芯领域的市场份额也逐步扩大,产品涵盖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和大型储能电站等多个细分市场。
其中,中创新航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在储能市场中崭露头角;
瑞浦兰钧则以其创新的产品设计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
国轩高科积极布局储能市场,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储能业务的发展。
爆发背后藏玄机,揭秘营收飙升的深层逻辑
回溯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行业的亮眼表现,厂商营收实现大幅增长并非偶然,而是政策红利释放、市场需求爆发与技术创新突破等多重关键因素的深度共振与同向驱动。
首先,从政策方面来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政府深刻认识到储能产业对于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作用,纷纷出台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大力支持储能产业发展。
在中国,“双碳”目标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引领着能源产业的变革方向。
为了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国内政策层面持续向储能电芯领域倾斜,除了推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快速增长,还通过完善储能电价机制、鼓励技术创新补贴等方式,为储能电芯企业提供发展保障。
例如,多地针对采用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储能电芯的项目给予额外政策支持,既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也推动储能电芯产品向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升级,进一步夯实了“双碳” 目标落地的产业基础。
而今年开年发布的136号文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强制配储时代彻底落幕,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也引发了一波抢装热潮,带动储能装机大幅增长,刺激储能电芯需求大增。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达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增长约29%。
而在国际上,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支持储能产业的发展。
其中,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和家庭安装储能设备,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的稳定性。
欧洲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碳排放目标,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进而带动了储能市场的需求。
这些国际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为中国储能电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次,从市场方面来看,2025年海外储能市场需求出现爆发式增长,这成为拉动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
今年,“加价难排单”“一芯难求”更是成为行业内热议的现象,生动地反映出市场供需的紧张局面。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签海外订单总规模超160GWh,同比暴增220.28%,其中中东市场贡献显著。
据悉,在今年,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相继在中东地区拿下GWh级别的储能项目。
同时,瑞浦兰钧、鹏辉能源等多家企业在海外市场也屡获大单,不少订单规模超过GWh级别。
此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海外市场不仅需求旺盛,其毛利率水平也普遍高于国内,能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盈利空间。
以美国市场为例,由于其对储能产品的质量和技术要求较高,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同时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企业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总营收也随之增长。
最后,从技术层面来看,储能电芯企业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大量资源,不断提升产品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环寿命,以满足市场日益多样化和严苛的需求。
以瑞浦兰钧为例,其在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基于其最新 “问顶” 技术,瑞浦兰钧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储能电芯产品。
例如问顶564Ah电芯,专门针对4h以上长时储能需求定制开发,采用双高电极,能量效率可达96.4%,内部空间利用率提升约5%,实现了10000 +次超长循环寿命和25-30年超耐久日历寿命,解决了大容量电芯常见的热失控、过充等安全难题 。
此外,今年发布的问顶392Ah储能电芯,是行业内可望最快实现量产的新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在安全性、可制造性、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及低成本等方面表现均衡,循环寿命达12000 +次,能量效率95%,能量密度达到415Wh/L 。
这些技术创新与升级,让瑞浦兰钧的储能电芯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满足了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也推动了储能电芯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乘势而上,直面挑战绘就未来新景
综上所述,2025上半年储能电芯上市厂商在市场环境复杂的背景下,交出了营收与利润 “全线飘红” 的优异答卷。
16家纳入统计的企业总营收突破7120.99亿元,13家实现营收同比增长,更有多家达成营收利润双增长,储能业务更成为多数企业的核心增长极。
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持续领跑,瑞浦兰钧等企业也凭借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实现利润高速增长,充分展现了行业强劲的发展韧性。
这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海外市场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懈深耕。
但同时也需清醒认识到,行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迭代加速等挑战,这些潜在风险将持续考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储能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储能电芯企业需继续锚定技术创新核心,不断突破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与安全性的边界,如瑞浦兰钧“问顶” 技术般以硬核实力抢占技术高地;
同时深化产业链协同,优化成本控制能力,以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更要抓住海外市场机遇,在巩固成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构建多元化的市场布局。
相信在政策、市场与技术的多重驱动下,储能电芯企业若能精准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必将推动行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为全球能源可持续转型注入更强劲的动力,也为自身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会议通知:2025年,中国储能产业正迎来独立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长远来看,在新能源入市、绿电直连、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协同推动下,我国储能产业的应用场景正从核心领域向多元场景延伸,深度融入能源生产与消费全链条。2025第四届储能产业大会(CEIF4th)将于2025年10月11日在上海举行,大会聚焦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围绕构网型储能、光储充一体化、长时储能、储能出海、电力交易、新型能源系统等热点话题展开探讨;同时针对储能设备选型标准、适配性方案,以及储能PCS、储能系统在电网侧/用户侧/户外场景的技术适配与实践深入交流,助力储能产业在新阶段实现质的飞跃,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扫描海报二维码查看会议详情)
来源:储能头条